孟宁军(右二)在软籽石榴产业园与农户交流
初秋时节,蒲城县桥陵镇赵山村的软籽石榴产业园里,一个个突尼斯软籽石榴正渐次褪去青涩,贪婪地吮吸着雨露秋阳,等待又一个丰收季。
赵山村位于蒲城县西北15公里的丰山南坡、桥陵之东,这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十分适合软籽石榴生长。自2017年开始,陕西省烟草公司渭南市公司分批派出优秀干部职工组成工作队,驻守赵山村参加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多年来,随着一批又一批队员接续奋斗,赵山村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片凝结着帮扶人员心血的软籽石榴产业园也日益茂盛、硕果累累。
“组织建设始终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驻村初期,工作队在充分调研、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将强化赵山村村级党组织建设作为重要突破口。尤其是2023年孟宁军担任赵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后,充分利用“三会一课”、网络平台及流动党员微信群等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加强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提升党员党性修养。通过“书记带头、全体党员参与”的方式,确保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4小时,每季度专题讨论不少于1次。同时,坚持从致富能手和返乡大学生中发展党员,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为乡村振兴工作积蓄后备力量。
此外,为推进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标准化、规范化,孟宁军协调相关部门,投入21万元用于赵山村村委会硬件设施提升改造。2024年,陕西省烟草公司渭南市公司按照“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要求,结合赵山村实际情况,投入帮扶资金10万元,对赵山村3.5公里污水管网进行了维护修缮,更换破损管网盖板800余块,清淤3公里,修复了村主干道破损路面,为当地“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依托桥陵旅游资源,赵山村经营农家乐的村民达30多户,经营性收入成为当地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既需要政策“输血”,更要产业“造血”。陕西省烟草公司渭南市公司党委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主要手段,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帮助赵山村壮大集体经济,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经与村委会协商,决定在赵山村已有软籽石榴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软籽石榴种植,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进而形成竞争优势。
“突尼斯软籽石榴是1986年从突尼斯引入我国的品种,这个品种的石榴果味浓郁、圆润饱满、粒大皮薄,食用时无需吐籽,咀嚼起来没有渣,所以销量特别好。”孟宁军介绍。
为引导当地村民科学种植,驻村工作队多次邀请专业农技人员对软籽石榴产业园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果树进行科学修剪,提升果树的高质量产出。同时,注册“唐韵”软籽石榴品牌,不断提升石榴产业的附加值。2024年,孟宁军组织协调软籽石榴产业园参加西北工业大学校园农副产品展销会和西安高新区农副产品展销会,销售软籽石榴3000余斤,不仅提升了“唐韵”软籽石榴的知名度,而且为赵山村软籽石榴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创造了条件。2024年,赵山村软籽石榴产业园销售毛收入达480余万元。
赵山村村民的生活也因为软籽石榴产业迎来了新转机。60多岁的村民赵全德家有9亩旱塬地,原来种植传统农作物。年事渐高加上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让他侍弄土地力不从心。于是,他将土地全部流转给赵山村集体经济旗下的陕西蒲城唐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软籽石榴,自己进入软籽石榴产业园务工,每年除了5400元的土地流转金之外,每月还有1800元的固定工资。“对于脱贫户,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每户还可以额外多认领1亩地,由陕西蒲城唐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代植代管,年底进行分红。”孟宁军说。
8年来,陕西省烟草公司渭南市公司共向赵山村投入帮扶资金100余万元,主要用于软籽石榴种植。如今,以“唐韵”为品牌名称的软籽石榴产业园种植面积达到516亩,赵山村村民的日子更有奔头了。(记者 王宪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