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及特色水果产业链建设典型案例14 | 传承发展老品种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作者: 时间:2024-04-16 10:30:10

摘要:吴堡县立足古老特有地方水果品种,按照“建基地、强链条、树精品、育人才”的思路,创新技术模式,以问题为导向,整合多方力量,扶持打造吴堡青梨特色产业,使老品种焕发新活力,推动吴堡青梨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基本情况

青梨是吴堡县特有的古老水果品种,至今已有千余年种植历史。因其果皮翠绿光洁而得名,果肉洁白致密、脆甜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一滴泉水”。

2015年以来,吴堡县委、县政府统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青梨产业传承发展,大力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吴堡青梨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使吴堡青梨这一传统产业焕发出新活力。

2023年,全县青梨面积8000余亩,产量突破1万吨,产值超亿元。吴堡青梨2018年荣获杨凌农高会后稷奖,2022年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第二批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目录,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拳头”产业。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政策引导先行,强化产业发展保障

一是规划引导。编制《吴堡县“吴堡青梨”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为“十四五”青梨产业发展领航引路;二是项目支持。2021年开始每年制定《吴堡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业产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青梨产业发展年度目标任务和项目实施投资标准;三是资金扶持。2022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吴堡青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产业发展的补助标准(即村集体集中连片50亩以上、农户2亩以上,每亩补贴6500-6900元)、运行考核管理、技术人才培训、建园及后续管护等一系列内容,助推青梨产业加快扩规模、提质量。

吴堡青梨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文件

(二)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为着力解决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产业中存在的缺人才、缺资金、缺技术的问题,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管理模式,引进7家龙头企业托管经营村集体青梨产业基地。村集体将基地托管给企业,企业负责基地管理、生产加工、市场销售,村集体保底分红。同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将小农户与企业联结起来,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探索出一条适合吴堡青梨产业发展的经营管理之路。

青梨标准化种植基地

(三)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强化产业技术支撑。

强化产业发展科技支撑。县政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联合建设“吴堡青梨试验示范站”,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聚力打造集“科学研究、成果推广、人才培养、技术交流”为一体的试验示范站。

专家现场技术指导

20228月,发布榆林市地方标准《吴堡青梨生产技术规程》,推进吴堡青梨标准化生产。健全技术人才服务体系。每个镇(街道)组建青梨产业技术服务队,每个青梨基地安排1名现代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青梨标准化栽植示范教学,指导培训果农果树修剪、拉枝等操作技术。实行技术干部包抓到村,安排22名农牧人才到村,负责为村集体培养土专家、“田秀才”,指导青梨基地的生产管理。

三、经验成效

(一)行政推动是坚实保障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吴堡连续两届县委、县政府持续推进“一青二白”主导产业发展,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更是把青梨产业作为吴堡的农业首位产业来抓,出台扶持政策,县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发展。构建果业部门主导抓、其他部门协同抓、镇街具体抓,村集体建基地、经营主体抓管理的产业发展格局,推动青梨产业扩面提质增效。

(二)人才技术是基础支撑

坚持科技服务夯基础。一方面,充分挖掘培养农业部门的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培育乡土技术人员,健全技术服务体系,提升全县青梨生产技术;另一方面,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开展技术交流指导、新品种培育等工作,使科技成为推动老品种传承发展的新动能。

(三)龙头带动是重要引擎

坚持龙头引领强带动。加大青梨产业项目招商,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吸纳工商资本、社会资金投入,推动青梨产业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全县青梨托管经营面积5000亩,占全县青梨面积的62.5%,解决了村集体没能力管也管不好、企业自建基地投入大的问题,稳定村集体的收益、企业的生产基地,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

(四)促农增收是根本目标

坚持产业富民固根本。吴堡青梨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而形成特有的口感风味,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产品供不应求,亩产值超万元。全县1350名农民服务于青梨生产,务工收入达3500万元。青梨已成为富裕梨农的“幸福果”、乡村振兴的“希望果”。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