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全国各地持续遭遇高温天气,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严峻挑战,尤其对果树种植造成不小压力。面对这一情况,各地积极探索并实践多种应对措施,结合专家研究与政策指导,全力保障农作物的品质与产量。
高温天气下,果园水分蒸发量剧增,土壤墒情快速恶化,科学灌溉成为缓解旱情的关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专家研究表明,高温干旱时期采用滴灌或微喷灌,每3至5天适度补水,可将果园土壤湿度维持在 60%-70%,有效缓解果树旱情。这一结论在多地实践中得到验证:山东烟台部分苹果园采用滴灌系统后,土壤湿度稳定,苹果生长未受严重冲击;陕西渭北苹果产区的部分果园也通过滴灌方式,有效保持了土壤湿度,为果实生长提供了稳定环境。
农业农村部明确指出,高温热害常与干旱并发,果树灌溉需遵循 “少量多次” 原则,避免大水漫灌。建议在清晨或傍晚采用喷灌、微喷灌或滴灌等方式,避开高温时段,防止冷水灌溉导致树体生理性萎蔫。此外,穴灌、沟灌时,在树冠滴水线四周挖2—4个30cm左右的松土坑,在坑内灌水可显著提高灌水效果。部分地区还通过在清晨或傍晚对树冠喷水,达到降温增湿、改善果园小气候的效果。
除了补水抗旱,降低果园温度、减少强光直射也是应对高温的重要手段。研究数据显示,覆盖遮阳网后,果园内温度可降低2-3℃,果实日灼病发生率能从15%降至5%左右。重庆柑橘产区的果农通过搭建遮阳网,显著降低阳光直射强度,有效减少了果实日灼病的发生;在幼龄果园、设施栽培果树或经济效益较高的果园,遮阳网覆盖已成为常规防护措施,需注意覆盖物不可直接接触植株。
此外,合理的树体管理能增强果树抗高温能力。通过修剪枝叶可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性,减少树体水分蒸发。广东荔枝产区的果农在高温来临前,对荔枝树适度修剪,去除过密枝条与病弱枝,不仅改善了通风条件,还降低了病虫害发生几率,使荔枝品质和产量均得到提升。
同时,土壤管理措施也不容忽视。松土、生草和地表覆盖能有效降低地表温度,延缓水分蒸发。果园可保留树盘外浅根矮杆草,有条件的可浅松表土,或在树盘覆盖秸秆、谷壳、杂草、可降解防草布等,为土壤构建 “保护层”。
农业农村部的指导意见为各地应对高温热害提供了系统方案:高温热害常与干旱并发,需统筹灌溉、防护、管理等多环节。在灾后恢复方面,若持续高温干旱后遇降雨,应适时喷施0.2%—0.4%的磷酸二氢钾、0.5% 的硝酸钾等叶面肥,促进树势恢复,防止雨后二次损失;对于枝梢枯死较多的果树,需及时修剪枯枝,用防腐剂处理切口,清理无挽救价值的植株,待天气适宜时补种幼苗。
从陕西的苹果园到广东的荔枝林,从山东的滴灌系统到重庆的遮阳网,各地通过科学施策,有效缓解了高温对农作物的冲击。这些实践表明,只要遵循科学规律,结合地域特点精准施策,就能最大限度降低高温热害影响,筑牢农业生产的 “防热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