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猕猴桃以“奇异果”的身份,帮助新西兰的果品企业“佳沛”在国际水果市场上攻城略地,猕猴桃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新西兰出产的水果。随着近几年的科普,很多消费者和果品从业者才知道佳沛奇异果的“老家”居然在中国。
中国几乎拥有所有的猕猴桃种质资源,除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新西兰“美味猕猴桃”。中国本土还有更具有优势的“中华猕猴桃”,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红心猕猴桃”和“黄心猕猴桃”其实都是“中华猕猴桃”的后代。
养一棵猕猴桃树当绿植
在唐代,猕猴桃是被当作庭院绿植来栽种与观赏。在古代中国,猕猴桃没有从观赏绿植变成美味水果,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根本原因还是农耕社会的生活状态并不足以推动水果产业发展。
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提供能量和营养,保证生存和健康,且粮食的储存期比水果更加长久。古代中国社会更加注重粮食的供应和稳定,水果更多地被视为奢侈品或饮食中的调味品。
古代中国的气候条件和运输条件也限制了一些热带水果的种植,如荔枝,无法广泛种植和长途运输,产量相对较低。
猕猴桃的“出国游”
猕猴桃的“走出国门”,离不开大名鼎鼎的植物猎人威尔逊和新西兰女教师伊莎贝尔。
1899年,威尔逊将采集到的美味猕猴桃种子寄回英国,同一时间,美国农业部也间接从威尔逊手中获得了猕猴桃种子。第二年,这些猕猴桃种子顺利生根发芽,但是由于缺少雌性植株,猕猴桃一直不结果子。
1904年,新西兰女教师伊莎贝尔来到中国探亲,她将一小包美味猕猴桃的种子带回新西兰,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小包种子长出了三株猕猴桃,并且顺利开花结果,成就了现代猕猴桃产业。
美味猕猴桃于1910年在新西兰挂果,不久之后,英美种植者们也从中国得到了雌性美味猕猴桃植株,历史的趣味性在于,英美种植者同古代中国人一样,把美味猕猴桃当作观赏植物,而新西兰的种植者却是如获至宝,将猕猴桃生产变成现代水果产业的经典案例。
国产猕猴桃的破局
我国猕猴桃的产业化、商品化发展时间并不长,只有大约40年的时间。随着我国猕猴桃产业种植技术和保鲜技术的不断突破,国产猕猴桃的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经济价值正在不断提升。
100g左右的进口猕猴桃单果售价在10元以上。徐香和翠香两个经过改良的绿心猕猴桃品种颇受市场认可,市场价可以卖到8元/斤左右。虽然国产猕猴桃与进口猕猴桃之间的价格依旧存在差距,但近年来,消费者对国产猕猴桃的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国产猕猴桃具有巨大市场潜力。
猕猴桃属于后熟水果,需要存放较长时间变软后才能食用,而当猕猴桃变软达到食用标准了,保质期又很短。催熟技术的进步,能够分级储存采收后的猕猴桃,通过调节温度让猕猴桃熟得刚刚好,达到即食状态。
总结
现在的水果市场上,大多数优秀的水果品种来自海外国家。进口水果在育种、种植、高效贮存和运输系统等方面有自己的优势,进口水果的品质和口感也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国内农业科技的投入和创新不断提高了国产水果的质量,使其能够与进口水果一较高下。使得国产水果在与进口水果竞争中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
国产水果和进口水果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地域竞争、品牌营销竞争,而是科技实力的较量。国内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应用,为国产水果赢得了更多市场份额,同时也提高了整个水果产业的竞争力。这种科技实力的竞争,将进一步推动水果产业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