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日报:咸阳水果年产量505.6万吨,居陕西省第一!
作者:咸阳日报 时间:2023-06-01 10:57:31

咸阳,地处陕西渭北黄土高原,中国农业文明的发祥地,四季分明,光、热、土资源丰富。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咸阳始终把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作为全市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咸阳果品不仅亮相杨凌农高会、上海进博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泰银政企云洽会等大型展销活动,“咸阳马栏红”苹果、旬邑苹果、彬州梨更是荣登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和声誉榜。

目前,咸阳水果种植面积310万亩,年产量505.6万吨,居陕西省第一。其中,苹果种植面积达到251.6万亩,年产量420.2万吨,居陕西省第二。

咸阳果业已经逐渐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着力点,农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主打的新亮点。

咸阳果,也正乘着中欧班列、沿“一带一路”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初夏时节,陕西渭北黄土高原上,集中连片的苹果园一望无际。

果园里,果农们正忙着疏果。

果树上,拇指大的青色幼果,长势喜人。

作为咸阳优质苹果的核心产区,“咸阳马栏红”苹果产区,地处陕西渭北旱塬、咸阳市北部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包括旬邑、长武、彬州、淳化和永寿5县市。

这一区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750-1350米,温度适中,无霜期160202天,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量540590毫米,日照时数20302260小时,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大气环境无污染,森林覆盖率60%,是咸阳巨大的"绿色肺"和天然氧吧,也被农业农村部列入优质苹果产业带,更是全球公认的符合苹果生产7项气象指标的最佳优生区之一。结出的苹果更是可与意大利都灵、法国里昂、日本长野、美国罗切斯特等产区的世界驰名苹果相媲美。

咸阳,以苹果为主的特色果业正在挑起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担,一颗颗丰收的果实已经成为乡亲们增收的“幸福果”,映红了越来越宽的致富路。

咸阳果,真正做到了四季香满园,季季润心田。

【希望】

种下苹果树结出“致富果”

咸阳苹果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形成于80年代,壮大于90年代。到2022年,咸阳市水果产值310.6亿元,苹果产业产值就达到了262.3亿元。

“以前地里只种粮,一年忙到头温饱都难保证,除了穷,什么都没有。”516日,旬邑县张洪镇府池村,宫文利蹲在自家苹果园里,摸着碗口粗的苹果树感慨道。

虽然,在这片常年干旱少雨的土地上,不利于传统农作物的生长,但由于土层深厚、光热充足、温差较大,旬邑却成了优质苹果最适宜的种植区。1988年,宫文利不顾家人反对,成为率先在村里种苹果的农户之一。

从最初的6亩坡沟地种苹果,到如今的245亩苹果园,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土窑换成二层小楼,自行车换成了小轿车……

宫文利,作为种植大户,更是成立合作社,吸纳社员242户,提供产供销、储藏于一体的服务,让苹果产业不断壮大,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宫文利只是咸阳千万果农的一个缩影。”旬邑县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第五勃龙介绍,苹果作为当地主导产业,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县财政加大产业扶持力度,采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公司+村集体”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促进增收。全县建成轻简化、标准化村集体示范园162600亩,建设“万元果”示范园309个。

同样,作为种苹果大县,淳化如今已经发展到人均2亩果园,为加快农户脱贫致富,该县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和“企业+基地+专家+贫困户”模式。目前,发展苹果专业合作社79家,家庭农场30家,苹果产业大户748户,果业收入已经占到农民收入70%

咸阳作为陕西苹果的主产区之一,近年来,积极采取“企业引领、大户带动、农户参与、规模经营、现代管理”模式,鼓励经营主体在政策范围内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充分发挥资源禀赋,紧盯市场需求,优化品种结构、调整产业布局,让苹果产业敲开致富大门。

果业已成为咸阳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果业收入占到果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60%


【改造】

升级改造老园新种

果园重新散发活力

苹果作为咸阳果业发展的主要水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不少果园的产出却逐年减少,品种退化是个“拦路虎”。

针对老果园树龄长、挂果率下降、果品商品率不高等问题,各县市区都在大力推进老果园升级改造。通过嫁接、间伐、增施有机肥等方式,改品种、改密度、改土壤,让老园重新散发活力,达到稳产增效。

走进长武县亭口镇路家村的庆丰源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一排排果树整齐划一,果叶呈墨绿,看起来营养充足。园区负责人贺永宁介绍,建园前,他们开沟深施了腐熟的羊粪和生物菌肥,对园区土壤进行彻底改良,培肥了地力,每年还在果树行间种植油菜、豆子、鼠毛草、三叶草等进行轮作翻压,增施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同时合理施用生物农药,从目前果树长势来看,以后两年可以不再施有机肥,果树也能生长健壮,结出优质苹果。

在淳化县润祥现代农业园里,又一批高接换优的果树已经完成。“我们主推瑞雪、秦脆、蜜脆等新品种苹果,这些苹果无论是从口感、还是外观、价位都远超传统红富士苹果,在浙江、上海、北京、江苏尤为受追捧。”果园负责人刁元元说,目前,他们在不断扩大新品种苹果种植面积的同时,对原有的红富士果树通过高接换优的方式进行品种重新改良。

在国家苹果产业体系咸阳综合试验站礼泉基地,他们也采取高接换头的方式对园区老果树进行品种更换,大力发展瑞雪、瑞阳等新品种来适应北上广城市的市场需求。

2022年,咸阳市完成老果园改造6.79万亩,秋施基肥216.7万亩,发展新优品种面积超过20.7万亩,形成北部晚熟优质苹果板块和南部早中熟优质苹果时令水果生产示范区。

【科技】

科学栽种技术赋能

省力栽培做文章

没有机械化,就没有现代化,农机给力,种地就能更省力。

“为了支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引进日本、荷兰、美国等国外专家,来淳传经送宝,指导果业应用先进技术提升管理水平。”淳化县园艺站站长赵小弟介绍。

在淳化县润镇善花村陕西红果科技有限公司1000亩的示范基地内,负责人刘文超指着立在地头的各种设备说,基地在建设上充分利用物联网、传感器设备,对果园环境、气象、水肥、果树信息进行实时数据采集,数据传至云端对比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精准作业和数字果园的远程监控、可视化呈现。同时,果树采用快立圃两年生侧枝大苗矮砧栽植密植意大利富布瑞斯和新西兰阿森泰克富士苹果。园区农机化程度也较高,配置大中型农机设备,大型弥雾机,代替多种传统人工工序,省时省力省成本。

建成的21500平方米蓄水池,实现了果园智能化滴灌,保证果树各个生长期科学合理的水肥供应,生产技术管理上在国内率先引进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具有40年矮砧密植管理技术经验的水果实验团队,对果园开展技术委托服务合作模式,利用“红果农业大数据检测云平台”,实现了24小时无间隙对接技术服务,保障了果园管理技术的落地。

在陕西旬邑石门现代农业生态园,园区1300多亩土地上,满满当当挂着幼果,大卫嘎啦、美国翡翠、富士系列多种早、中、晚熟苹果齐全。“我们新栽果树都是具备抗重茬新品种,株距从1米缩小到0.75米。”园区负责人张长平说,园区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努力,与国内著名院校深度合作,引进吸收消化世界最先进的苹果抗重茬技术,老旧果园间伐后不经过任何土壤处理,直接栽植新品种树木,当年栽树成活成型、次年见果、第三年基本收回投资,第四年丰产,实现亩产万元果效能。

园区推广的轻简化技术,一个熟练女工,就可以轻松管理50亩果园。目前,园区固定工人30多人,他们边干边学技术,已经发展成为职业农民,同时也带新人,为周边村镇集体发展现代果园提供优质苗木、技术,实现技术共享,共同富裕。园区已经辐射带动了周边两个镇发展现代种植业,面积达到1000多亩。

据悉,咸阳建立以矮砧集约高效栽培、化学疏花疏果、果园水肥一体化、机械化作业等先进技术为示范,引进新技术、新品种,高标准的示范园已经遍布各县市区。

“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咸阳综合试验开始主推国家苹果产业技术,在旬邑县试验站开始试验示范,并在苹果基地县示范辐射推广,共推广25万亩。”咸阳市园艺站站长查养良说,不断加快传统技术的更新,促进产业技术升级,推广轻简化技术,来降低苹果种植成本,让咸阳苹果在市场更具竞争力。

【质效】

增产增效增质

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年来,为了果业的高质量发展,咸阳市紧紧围绕苹果产业发展实际,针对存在突出问题,不断创新栽培方式,探索出一套“3332”苹果密植栽培高质高效栽培模式,是提高陕西黄土高原苹果产量和质量的一大创新,是增加效益的有效措施。以及苹果旱作节水栽培、“果畜沼”生态循环和绿色防控等技术,推动苹果以及其他时令水果产业走上了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咱们产的瑞阳苹果连续获得了第三届、第四届全国瑞雪瑞阳瑞香红苹果品鉴大赛一等奖,而且园区苹果还荣获第二十九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奖’,这是对咸阳苹果品质最好的认可。”在长武县枣园镇的高产高效万元果攻关示范点陕西乾富祥示范园基地,技术员代晓斌介绍,园区首先选用苹果新优品种,采用矮化中间砧苗木,实行宽行矮化密植栽培,再利用机械开挖定植沟,回填每亩果园混合施入3吨熟羊粪和600斤生物菌肥活化培肥土壤,合理配置授粉树,提高坐果率、增大果个、提高果实品质。

整个果园树形细长呈纺锤形,这种树结构简单,树冠小,好操作,简化修剪,降低管理成本,起到了节本增效的作用。值得期待的是,园区今年研发了50亩的SOD苹果,并定期用土蜂蜜、牛奶、生物酶对果品表面进行喷洒,希望这种集营养和保健于一体的苹果能带给咸阳果业惊喜。

走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咸阳市旬邑苹果实验站,他们栽植了450多个苹果的杂交优系,为选育自主产权的优质抗逆苹果新品种、品种更新换代提供基础。

“我在这里跟着老师搞授粉、杂交、土壤等方面研究。”实验站里,正在果园里忙着疏果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研二学生张鸿逸说,他们主要开展栽培模式、树形展示、肥水高效利用、砧穗组合比较、大苗繁育等,就是想通过所学给咸阳苹果提供现代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支撑。校政企、产学研结合,对咸阳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也将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咸阳市已建成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移动果园”示范园6个。推动构建“果业专家+市县果业技术人员+土专家+经营主体带头人+高素质农民”的人才培育体系,全市累计培训果农10万人次以上。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果品更要注重品牌建设。”咸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鑫说,生产出好品质苹果,就要以一个拿得出手、叫得出口的品牌推出去。

为了实施果品品牌战略,咸阳市委市政府将“咸阳马栏红”作为咸阳苹果区域公共品牌打造,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相关单位合力推动下,历时9个月,咸阳市果业协会成功注册“咸阳马栏红”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8-2021年先后授予20家果品企业“咸阳马栏红”商标使用权。

目前,咸阳8个县市被列入国家和省级苹果基地县,全市水果产量位居全省第一,苹果产量占全省的1/3,全国的9%

“咸阳马栏红”苹果更是畅销国内30多个省市和港澳台地区,远销俄罗斯、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咸阳马栏红”苹果品牌价值已经达到69.14亿元,位列中国果品区域公共品牌第4位。

如今,以“咸阳马栏红”苹果、长武苹果、旬邑苹果为代表的果品,更是走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深受广大消费者追捧。高铁列车、客运站、央视频道、天安门广场地铁站、高速公路、公交车车体,越来越多的地方能看见咸阳苹果的身影。苹果作为咸阳果品的代表,从默默无闻到“赫赫有名”,在不断提升咸阳果品品牌形象和价值。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