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媒体报道
陕西日报:妙趣横生的合阳枣俗,唤起诸多的家乡记忆~
作者:陕西日报 时间:2023-01-05 10:19:48

  “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咱亲人尝一尝……”一听到这熟悉的歌声,我便不由得想起了家乡合阳的大红枣和由此而来的妙趣横生的枣俗。
  合阳地处八百里秦川到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黄土层厚,常年干旱少雨,但对于枣树这种耐旱的植物来说,却十分适宜生长。昔日的合阳,你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看见扎根于场边地头,甚至院落中间的枣树。洽川南义庄原先有一处枣园,数百棵树龄超过百年的老枣树连成一片。当枣儿红了的时候,远远望去,好像一片云霞落在人间,美不胜收。徐水之阳的东宫城有一棵大枣树,据测定树龄已超过八百年,被列入合阳重点保护古树名录。

  我家的打麦场边有七棵一搂多粗的大枣树,家里每年都会晒许多干枣。在我小的时候,每到秋雨连绵、地里做不成活的时候,一大早起来,婆(合阳民间称祖母为婆)便会吩咐伯母和娘做枣沫糊。先把枣煮熟,去皮去核,做成枣泥,再把豇豆、红小豆、鬼脸豆等豆子煮烂,然后在能容两担水的大铁锅里把水烧开,再在稀释后的枣泥中加入面粉,搅成糊状,徐徐倒入滚沸的水中,一个人用擀杖不断搅动,以防沉底。万一沉底,有了焦煳味,可就大煞风景了。当锅里不停地泛泡时,就说明枣沫糊做好了,婆便颠着她那双小脚呼唤左邻右舍来喝枣沫糊。有调皮的小伙子故意打趣:“婆,带碗筷不?”婆笑着说:“甭把嘴忘了就行咧!”男女老少挤了一院,只听得一个个吸溜吸溜喝得蛮香。没有限制,两碗三碗,悉听尊便。当邻人抹着嘴巴向婆说两句感谢话时,婆的脸上便绽出满足的笑容,答说:“枣是自家树上结下的,又不要掏钱买,只不过要两个媳妇下点苦!”枣沫糊,让平日本就十分融洽的乡情又增加了几分浓度,也彰显了婆在巷道里的好人缘。

  合阳的枣树多,结的枣儿多,自然和枣有关的民俗也多。洽川才子、清人许琰在嘉庆年间撰成的《风俗考义》一书中有两条关于枣的风俗。一是农历三月,“寒食禁火,为冷食枣饣固 ”。如今在民间寒食节已和清明节合为一体,所说的“枣饣固 ”,即上坟祭祖用的馍,上面嵌有红枣,做成三角形的则称为“枣山”,上坟后即分给孩子们食用。另一条是农历九月,“重阳登高饮酒,造枣糕相馈遗”。此俗今仍存。枣糕不是用枣和软米做成的那种,而是白面里夹上枣,外部饰以造型各异、五颜六色的面花,按外形称为“石榴糕”“老虎糕”“狮子糕”“鱼儿变娃糕”等。糕与高同音,所以徐水沟以北的百良、同家庄、杨家庄一带在重阳节时,娘家都要给女儿送枣糕,称为“送九月九”,而在徐水沟南则不送九月九,而是送八月十五,送的仍然是枣糕。除过娘家给女儿送之外,舅家给外甥、干爸给干儿,甚至出嫁的姐姐给妹妹也送。在中秋节这个“大看小”的节日里,包着大红枣的枣糕唱了主角。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同样是一个“大看小”的节日,送的礼品主要是粽子和艾叶馍。包粽子的米有糯米和软糜子之区别,但无一例外地每个粽子里都得包上三枚红枣,在三角形的粽子里红枣同样呈三角形排列。粽子煮熟后既甜又糯,是人人喜爱的时令食品。除过送亲戚,左邻右舍之间也互相赠送,比比谁家包的粽子好吃,同时也借此联络了邻里之间的感情,增进了团结。

  七月七是乞巧节。农谚说,“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实际上农历七月初合阳的枣儿还只是在屁股上刚有了一点红,民间俗称“弯沟子枣”。大姑娘爬上枣树拣好的摘一把,虔诚地献到织女姐姐面前,希望自己也能有一双会织云锦的巧手。
  春节期间,核桃枣儿软柿饼是民间传统的干果。从除夕之夜一家人坐在一起“熬残年”开始,红枣便和它的伙伴们一同登场了。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家家都会端出大盘的红枣,让人随便抓取,孩子们的衣兜里也都装满了红枣、柿饼。红枣这位果品主角一直要唱到元宵节过罢,才慢慢退场。
  在黄河边风景如画的洽川,生长着一个大枣的优良品种,枣玲珑圆润,状似马铃,故得名“铃铃枣”。得益于洽川独特的水土条件,铃铃枣皮薄核小,肉厚甜味足,无论鲜食还是做甜饭、枣沫糊,都比其他枣好。巧手的农村妇女选出个头基本一致的铃铃枣,用红线串成三角形、菱形、串珠等样式,挂在墙上慢慢风干,称为枣牌子。枣牌子挂在粉墙上既是一种装饰,又饱含日子红红火火、甜甜蜜蜜的美好寓意。台胞党正祺先生的故乡在洽川莘野村,相隔四十年之后回乡探亲时,他无限感慨地对我说,在亲友们送给他的礼物中,他最喜欢的是那两串铃铃枣的枣牌子,唤起他诸多的家乡记忆。枣牌子承载着无限的乡愁,在游子的心中,它就是家乡的象征。党先生说他要把这枣牌子挂在自己居室的墙上,看到这枣牌子,就仿佛看到日思夜想、魂牵梦萦的故乡,看到孕育了他生命的地方。党先生说着,眼中泪光闪烁,我专心地听着,也不由感动得鼻根酸楚。

  过去农村的孩子平日是没有什么零食可吃的,就连巷道里来小贩卖那种用糖稀熬成的蜂蜜糕(俗称老糖疙瘩),家长也舍不得买。到了冬天,家家烧热炕取暖,娘取一把晒干了的大红枣压在炕席下,过上四五天取出来分给我姐弟俩。压扁的大红枣含在口里用牙一咬,哎呀,嘎嘣儿脆,细细地嚼,甜水就顺嘴岔往下流。娘看着我吃得无比香甜的样儿,还要打趣地问一句:“没看比得上巷里卖的那蜂蜜糕?”如今年过古稀,儿时的记忆常在脑海中泛起。各种糕点吃了不少,却总觉得品咂不到那在炕席下烙好的干枣的味儿。
  每年枣红时节,娘总要请那些手脚麻利的小伙子上到树上摘些没有虫伤的红枣,一个个在酒碗里漫一下,再小心翼翼地放进洗净晾干的小瓷坛里,封严坛口,做成酒枣。过春节时缺乏新鲜水果,酒枣便成了稀罕之物,只有来了贵客才肯取出来。酒枣很脆,入口又有一股淡淡的酒香,客人品尝之后都少不了要夸赞几句。
  我家有几口大醋缸,每年都要用枣酿醋。枣醋红色透亮,入口绵柔,不像柿子醋那样对味蕾产生一种强刺激,而是一种淡淡的清香,所以特别适宜逢年过节调制凉菜。

  在合阳农村,还有一些与枣有关联的谚语,如“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能卖钱”,是说栽植枣树能早早受益;“枣芽发,种棉花”,以枣树发芽的物象来决定棉花的播期;“枣儿塞鼻子,种谷种糜子”,是说枣儿长到小拇指头蛋儿大时,便到了播种晚秋的时候;“有枣没枣三杆子”,则是比喻那些不问实际情况盲目行动的人。
  大枣是合阳人的朋友,合阳人与大枣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合阳人在今天能更深刻地认识这位朋友,根据具体环境大力栽植枣树,相信大枣一定会慷慨地为合阳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到那时,合阳大地上也一定会产生更多的新枣俗。

回到
顶部